
 授 课 计 划
  
 2018 — 2019学年第一学期
  
 学    院: 数学科学学院
 课程名称: 模糊数学 
 课程编码:09A01120
 课程类别: 专业任选课 
 计划学时: 40 (理论: 40   实验: 0  ) 
 学    分: 2.5 
 授课时间: 周一1-2节,周三1-2节(单周)
 授课地点:11J1201 
 教 学 班:金数1601-4
  
  
  
 授课教师:       袁春华       
  
 填报日期:2018 年 8月 29 日
  
  
  
  
  
 模糊数学课程授课计划
  
 一、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
 本课程介绍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,主要内容包括模糊集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、模糊集的分解定理、扩张定理、模糊聚类分析、模糊模式识别、模糊决策及其它们的应用。要求学生在熟练理解模糊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,掌握利用模糊集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方法,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对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思想方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,了解和掌握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模糊现象的基本方法,为学生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数学工具。
 二、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
 (一)课程要求:
 1. 理解模糊集合的概念,掌握模糊集的运算及其性质,掌握模糊统计方法、模糊聚类分析、模糊模型识别、模糊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。
 2. 能够运用所学模糊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,培养学生利用模糊数学分析问题、 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。
 (二)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:
 理论教学32学时,讨论课与习题课8学时,辅导答疑:每周一次,每次2-3小时;课外自学与模糊数学相关的软件。
 三、成绩考核
 成绩考核的方式和组成: 
 (一)平时成绩:主要包括出勤和作业,组成权重为20%。
 (二)期末考试成绩: 采用闭卷笔试,组成权重为80%。
 (三)最终成绩组成:平时成绩(20%)+期末考试成绩(80%)。
 四、教材及参考资料
 推荐教材:谢季坚,刘承平,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(第四版)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6。
 参考书目:1、韩立岩, 汪培庄,应用模糊数学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,1998。
 2、杨纶标,高英仪,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(第三版),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3。
 五、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
 袁春华,电话:,邮箱:ss_ychun@ujn.edu.cn,答疑时间:周五上午 8:30-11:00,地点:7JC102。
 六、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
     教学周共13周:1-13周
      第1周
 学时:4
 授课内容:第一章  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 §1模糊数学概述 §2模糊理论的数学基础
     目的要求:了解模糊数学的产生与发展,掌握经典集合的各种运算及性质,特征函数、映射的扩张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 P40 3, 4。
 第2周
 学时:2
 授课内容:§2模糊理论的数学基础  
 目的要求:掌握普通二元关系的各种运算及性质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P41 7, 8 。
 第3周
 学时:4
 授课内容:§3模糊子集及其运算 §4模糊集的基本定理
 目的要求:理解模糊集的定义、表示方法,掌握模糊集的运算和运算性质。掌握 —截集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,掌握数乘模糊集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。
—截集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,掌握数乘模糊集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P41 14, 15, 16。P42 19, 20, 21, 24。
 第4周
 学时:2
 授课内容:§4模糊集的基本定理(续) §5隶属函数的确定 §6模糊集的应用 复习总结第一章
 目的要求:掌握分解定理及其应用,会利用扩张原理求象和原象。了解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,了解模糊集的应用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P42 26, 27, 28, 31。
 第5周
 学时:4
 授课内容:第二章  模糊聚类分析 §2模糊关系 §1模糊矩阵
 目的要求:掌握模糊关系及模糊等价关系的概念,掌握模糊关系运算及其运算性质。掌握模糊矩阵概念、模糊矩阵的运算及性质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 P89 1, 2, 3(2), 5, 6, 13。
 第6周
 学时:2
 授课内容:§1模糊矩阵(续)
 目的要求:掌握模糊矩阵的 -截矩阵的概念及性质,掌握模糊矩阵的基本定理。
-截矩阵的概念及性质,掌握模糊矩阵的基本定理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 P90 8, 9。
 第7周
 学时:4
 授课内容:§3模糊等价矩阵 §4模糊聚类分析方法
 目的要求:掌握模糊等价矩阵的定义与性质,会利用模糊等价矩阵性质进行动态聚类。掌握模糊相似矩阵的定义与性质,会利用模糊相似矩阵性质求传递闭包。掌握聚类分析的基于模糊等价矩阵聚方法和直接聚类法的一般步骤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 P90 14, 15, 19, 20, 22, 24。
 第8周
 学时:2
 授课内容:§4模糊聚类分析方法(续)§5模糊聚类分析的应用 复习总结第二章
 目的要求:掌握聚类分析的最大树法和编网法的一般步骤。掌握模糊聚类分析的基本应用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 P91 22, 26, 27。
 第9周
 学时:4
 授课内容:第三章  模糊模型识别 §1模糊模型识别简介 §2第一类模糊模型识别 §3第二类模糊模型识别
 目的要求:掌握模糊内积与外积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性质,掌握最大隶属度原则Ⅰ、最大隶属度原则Ⅱ、阈值原则及其应用,掌握格贴近度计算与性质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P124 2, 3, 5。
 第10周
 学时:2
 授课内容:§3第二类模糊模型识别(续) §4模糊模型识别的应用 复习总结第三章
 目的要求:掌握贴近度的定义和计算,掌握择近原则及其应用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 P125 6, 8;P126 10。
 第11周
 学时:4
 授课内容: 第四章 模糊决策 §1模糊意见集中决策 §2模糊二元对比决策 §3模糊综合评判决策
 目的要求:掌握模糊意见集中决策、模糊优先关系排序决策的方法及其应用;掌握模糊映射与模糊变换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P193 1, 2, 3, 4, 5。
 第12周
 学时:2
 授课内容:§3模糊综合评判决策(续)
 目的要求:掌握模糊综合评判决策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 P195 7, 9, 10。
 第13周
 学时:4
 授课内容: §4权重的确定方法 §5模糊决策的应用 复习总结第四章
 目的要求:掌握模糊关系方程的解法; 掌握模糊决策的实际应用方法 。
 授课方式: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为辅。
 其它说明:作业 P196 11(1, 2) ;复习准备考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