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工作
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学子风采 >> 正文

获奖密钥|数学建模竞赛经验分享

发布日期:2025/11/10    点击:

聚焦数学竞赛

共探解题之道

本次我们有幸邀请到斩获第十七届“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”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国一的优秀小组——数科2302王姝越、数科2302闵敏、数科2301赵元博三位同学,他们将结合自身经历,分享竞赛备考的实战经验。

01从组队到拿下国一,你们在选题、分工和磨合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又是如何快速达成共识、高效解决的?

王姝越:对我们团队而言,最大的挑战来自于“与时间的赛跑”。在前期,我们把大量精力投入在模型构建和算法求解上,却低估了将思路和结果转化为一篇高质量论文所需的时间和精力。这导致在最后一天,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压力,不仅要修改模型、调试代码,还要完成论文的撰写、润色和排版,最终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冲刺。我们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“临危不乱,动态调整分工”。当意识到时间紧迫后,我们立即暂停了所有非核心的工作,重新梳理了剩余任务,并打破了前期“建模-编程-写作”的固定分工模式,一名同学作为论文主编,专注于摘要、模型阐述等核心部分的撰写。编程能力强的同学在确保代码运行无误后,迅速转为辅助,负责生成所有结果图表,并协助撰写模型求解部分。第三名同学则承担了所有“后勤”工作,包括检查全文格式、参考文献、语法错误,以及最终提交等。

闵敏:我们遇到的挑战,一是缺乏实战经验与海量知识储备,对建模算法、写作逻辑等核心内容不熟悉,刚拿到题目时无从下手;二是初期按“建模、编程、写作”严格分工,边界过清导致各环节衔接容易卡壳效率低。我们的解决方式是不盲目死磕难点,结合题目需求边比赛边针对性查资料、学核心方法,从基础知识点切入拆解推进,同时保留每人核心负责领域,加强队友沟通,关键环节共同讨论梳理结论,避免单一环节拖慢进度。

赵元博:本次比赛中,我们选择的是B题,有关垃圾车运输规划的问题。在比赛过程中,我们遇到过不少困难,比如分工不当等,但我们都通过合理的沟通交流解决了。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比赛时间紧张,因为低估了论文写作以及修改所需要的时间,我们不得不在比赛最后一天熬夜,好在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,得以在比赛结束前成功提交。

02 备赛期间有没有高效的方法?比如资料查找、代码调试、论文撰写等方面,有哪些可分享的技巧?

王姝越:在备赛方法上,我们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:传统学术资源的精用和现代AI工具的快用。在资料查找与论文撰写方面,善用学术引擎,在确立了一个大方向后,我们立刻通过知网、万方等中文学术数据库,搜索关键词。这为我们快速建立了理论基础,了解了常用的模型和算法,避免了从零开始造轮子。阅读这些文献给我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参考,尤其是在行文结构、专业术语和模型表达上,让我们的论文看起来更规范、更专业。在代码调试与实现方面,借力AI编程是我们本次比赛的一个“效率神器”。对于某些标准化的算法模块(如遗传算法、模拟退火算法的框架),我们会使用 ChatGPT、豆包等大模型来辅助生成代码。

闵敏:资料查找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:优先通过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免费获取核心论文,这些渠道的文献权威性高、相关性强,比全网盲目检索更高效。论文撰写方面可以多做参考借鉴:重点研读往届赛题的优秀论文,学习其结构框架、逻辑表述和模型呈现方式;同时结合专业课教材,规范学术用语,避免口语化表达。

赵元博:建模以及论文方面,我们充分利用了知网等相关论文网站,为模型建立以及论文写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。在代码方面,我们高效利用了大模型,比如ChatGPT与豆包,合适的提示词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,仅需对大模型生成的代码进行少量修改就可以使用。

03 对于正在准备建模竞赛的学弟学妹,结合这次获奖经历,你们最想给出的核心建议是什么?

王姝越:结合我们这次“有惊无险”的获奖经历,我们最想对学弟学妹们提出以下三点核心建议:第一,团队协作是基石:沟通与心态是关键。比赛中遇到困难是常态,切忌互相抱怨或沉默内耗。一定要保持积极、频繁的沟通,及时分享进展和卡点,共同调整心态。三个人的智慧和凝聚力,是克服一切困难最强大的武器。第二,善用工具是捷径:借鉴与创新需结合。要主动学习并利用好现有的资源,无论是知网上的学术论文,还是强大的AI工具。但请记住,这些是“辅助”而非“主体”。我们的核心工作是理解和转化,根据赛题的具体要求对借鉴来的内容进行创新性的修改和融合,形成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。第三,时间规划是生命线:前松后紧是大忌。一定要从比赛一开始就制定清晰的、有时间节点的规划。特别是要为论文写作留足至少一天半的时间。强烈建议从第一天就开始搭建论文框架,边做边写,避免最后像我们一样手忙脚乱。合理的规划是顺利完赛的保障。

闵敏:清晰判断团队能力,解题核心是熟练>创新。不跟风追冷门创新,优先选择团队有思路、能力适配的题目。建模从经典模型入手,拆解问题、明确核心后逐步优化,不盲目追求复杂框架;论文写作靠数据支撑结论,不搞假大空。建模竞赛的关键是团队同心协力,全程多与队友沟通。备赛遇卡壳不轻易放弃,互相支持坚持到底,成功提交就是胜利。

赵元博:对正在准备竞赛的学弟学妹们,我们主要有三点建议:第一,在比赛期间一定要多和队友沟通,遇到困难积极调整心态,三人的配合是获奖关键;第二,合理利用网上资源,比如知网,大模型等,但不要一味抄袭,需要学会根据题目与自身适当修改;第三,合理分配时间,做出适当规划,避免比赛最后时间不够无法提交。

我们将持续推出数学竞赛特辑

分享优秀同学的经验与方法

与你一同在数学的海洋中破浪前行

(撰稿:王姝越 闵敏 赵元博 编辑:姬磊 编审:张沂红)

上一条:获奖密钥|数学建模竞赛经验分享

下一条:保研经验分享——数学2204刘凤举